林呈蓉 博士
文學院院長
台灣高等教育趨向普及化,政府有限的資源條件,百餘所大學同質競爭,面對種種考驗,必須展現辦學特色,才能將淡江品牌永續經營。我們歷經四個波段,從「質量並重的奠基時期」、「重視品質的定位階段」、「提升學術國際化策略方針」和「與時俱進的多元轉變」,發展為淡水、台北、蘭陽和網路四種形式校園的綜合大學。由第一波階段校友率先捐款,其他校友陸續集資接力,手牽手共同打造守謙國際會議中心,充分表現淡江人的毅力。
這67年來,在堅強的行政團隊相互合作下,運用學校發展策略,和「同僚」、「官僚」、「政治」與「企業」四個管理模式,齊力推動全面品質管理,淡江已具備成為世界頂尖 大學的要素。我曾在《淡江第四波》專文提到,要推動「三環」專業、通識、課外活動三種課程,實踐「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」五育並重的理想,這十年間無數學子在國際化、資訊化和未來化三化的薰陶中,鍛鍊三環五育的核心價值,具備心靈卓越(excellence with a soul),成為國家社會的中流砥柱。
金偉燦 (W. Chan Kim) 與莫伯尼 (Ren Mauborgne) 認為「成功來自開創藍海」,「了解環境與正確的策略行動是致勝關鍵。」(So 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 and right strategic moves is the key to success.) 淡江長期的表現已深受各界肯定,興建具世界觀的會議中心,不但活絡我們的學術研究,更提供了完善的行政服務,這與時俱進的優質創新,適時發揮馬太效應,讓我們謀求新的S形曲線,再造淡江第五波高峰。
身處詭譎多變的狐狸時代,我們持續掌握辦學特色,把策略焦點專注於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,以「樸實剛毅」為本質,「淡江文化」為內涵,從需求面突破困境,在競爭中提升價值,讓每個淡江人始終能「立足淡江、放眼世界、掌握資訊、開創未來」,也只有當淡江全體教職員生,面對各種挑戰,盡心竭力的勇往直前,大家攜手同心,果敢承擔光榮使命,繼續流傳五虎崗傳奇。
淡江大學以波段建設作為整體校務轉變樞紐,2017年開創「第五波」新紀元,希望以超越精神創造智慧大未來。回顧從第一波,推展國際化、資訊化、未來化三化政策根基,第二波引進全面品質管理(TQM),第三波提升國際學術資源,第四波導入具產業化思維的「企業」模式,與原有的「同僚」、「官僚」、「政治」整合成四個管理模式,形塑優化四個校園。
第四波以學校宮燈建築為意象,建構淡江品質屋,結合「承先啟後,塑造社會新文化,培育具心靈卓越的人才」使命。「實施波段建設,營造四個校園」、「實踐三環五育,培育卓越人才」、「落實三化教育,創造學術王國」、「建立S形曲線,活化第二曲線」、「發揮馬太效應,爭取社會資源」、「善用藍海策略,創造競爭優勢」六項策略,確立發展方向。發揮全員參與、持續改善的精神,調整組織文化,以優異的辦學績效,榮獲第19屆國家品質獎桂冠。
從第四波到第五波,本校以宏觀的願景政策、致勝的領導團隊、優質的教師學生、充足的資源設備、明確的績效指標五大方向,作為因應21世紀經濟、科技與產業變遷的校務目標。透過「學習加值鏈地圖」,建立以學生為核心,教師與行政相互支援、共同成長的體系;規劃系統性、多元化的教師增能研習,促進教師教學與學術生涯整體發展;落實課程、教學與評量機制總整性檢核標準,提升學習與教學品質。以期建構「學用並進」的產學環境,強化教師研發能力與學生就業實力,再起另一條學術王國的新S形曲線。
2019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(GTCI),新加坡穩坐全球第2,其關鍵特性在於擁有完善的教育制度以及對創業人才的投資,能夠為就業市場提供需要的協作能力。本校創校70年,以三環五育、八大基本素養孕育學子,以三化前瞻思維與時俱進辦學,得以擁有健全的淡江DNA,蟬聯23年《Cheers》雜誌調查「企業最愛大學生」私校第一。未來持續培育企業最愛晉用人才,承啟優良的淡江文化,在全球校友的支持之下,共同締造世界一流精緻卓越的綜合大學。
淡江大學於1950年創校,秉持張創辦人建邦博士提倡的「國際化、資訊化、未來化」三化教育理念,歷經「奠基」、「定位」、「提升」與「轉變」四個波段的發展與建設,建構淡水、台北、蘭陽、網路四位一體的綜合校園,形成淡江穩定的根基。2017年11月由校友捐資興建的守謙國際會議中心啟用,延續優勢的淡江文化底蘊,注入瞬時新創動力,展開淡江第五波「超越」的校務新里程,並以「共創大淡水,智慧大未來」為淡江第五波校務發展的中程願景。
本校在教師教學與課程規劃方面,均秉持「學習者為中心」的思考,以學生學習加值為核心,從準新生的第一哩路到畢業生的最後一哩路,再到面對職場就業創業的第一哩路,依據不同階段之學習需求,為學生打造全方位學習計畫,建構大學四年之「學生學習加值鏈」。在學生學習方面,規劃專業、通識、課外活動的「三環」課程,並以榮譽學程、跨域課程、就業學程及頂石課程作輔助,不僅達到精進專業、學用並進、統整學習之效,更能深化「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」五育內涵,培育學生具備「全球視野、資訊運用、洞悉未來、品德倫理、獨立思考、樂活健康、團隊合作、美學涵養」八大基本素養,成為心靈卓越的淡江人。
本校自1968年與日本中央學院大學建立姊妹校開始,至今已陸續與世界五大洲38國232所大學簽訂學術合作協議。1994年首創國內「大三學生出國留學計畫」,每年甄選大三學生赴海外姊妹校研習。108學年度有573名學生赴21國108所學校留學,迄今已有8,250名學生完成出國進修的夢想。本校因具體落實校園國際化教育方針,而於2015年榮獲教育部「大專校院國際化品質視導特優獎」殊榮,評定為國際化典範學校。
淡江大學在各類世界大學排名及亞洲大學排名調查中表現優異,包括:THE、QS及US News & World Report,平均排名全國第19-22名,超越2/3以上國立大學。2020年1月公布的「世界大學網路排名」,本校於全球排名第878名,亞洲地區排名第175名,國內排名第10名並蟬聯私立大學第1名。107年度第二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鑑結果,本校在校務治理與經營、校務資源與支持系統、辦學成效、自我改善與永續發展等4個項目全數通過。2020年《遠見》雜誌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」,本校榮登「文法商類大學」私校第1名,全國第3名,優於許多國立大學,並且在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貢獻度」面向獲得私校第1名。
淡江邁入第五波,持續深耕國際化、資訊化及未來化三化特色,自2018年起設置「創辦人張建邦博士暨張姜文錙伉儷熊貓講座」,延攬多位國際大師蒞校講學、密集授課及合作研究,冀望再造淡江世界地球村的高峰。迄至2020年,有來自美國、加拿大、法國、奧地利、波蘭、韓國、日本、泰國及新加坡等9國17位講者,其中7位具備國家院士級資格,逐步實踐設置熊貓講座的理念,達到創辦人建設世界級大學的興學願景。資訊化部分,以「智慧」為核心精神,落實數位轉型,打造智慧校園2.0,運用大智行雲網(大數據、人工智慧、行動計算、雲端運用、物聯網)智慧科技與服務設計的新思維。109學年度成立「AI創智學院」,以此虛擬學院做為運作平台,整合校內學術單位資源,推動跨領域教學與研究,強化產學媒合及結合USR有效落實地方創生的理念,並與產業優質接軌,減少學用落差,提升學生在AI與雲端時代的就業能力。未來化的教育理念則定位為具有社會責任特色的多元「共創遠見」(Collaborative Foresight),持續精進未來學課程,提升教師授課知能,以強化學生洞悉未來素養及職能養成。
本校自1992年起推行全面品質管理制度,2009年獲得第19屆國家品質獎團體機構獎項及2018年張家宜董事長獲得第25屆國家品質獎卓越經營個人獎獎項。此外,本校於2008年及2012年分別通過世界衛生組織 (WHO)國際安全學校認證及再認證,成為全世界第1所獲得「國際安全學校」認證的大學。2011、2012、2013年連續三度榮獲「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」,並獲頒「榮譽企業環保獎」的終身成就獎,顯示辦學品質受到各界肯定。
逾27萬各領域的校友在職場上的即戰實力,讓淡江大學在2020年《Cheers》雜誌「2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」調查中,連續23年榮獲私立大學第1名,全國總排名第10名,在調查的9大能力指標評比中,有8項指標排名私校之冠。同年在104人力銀行公布「企業最常雇用大學排行榜」,本校畢業生榮獲「軟體及網路業」及「金融業」第1名。本校欣喜能有如此優異的表現,但也激勵我們未來要加倍努力,為學術專業加值,加強教學、產學合作,建構創新創業的教學生態系統,淡江第五波將在淡江文化的根基之下,從永續創辦人及歷任校長所成就的良好辦學績效再出發,發揮承先啟後、承舊啟新的精神,以建立優質未來大學新風貌,朝向世界一流精緻卓越的綜合大學邁進。
張室宜董事
李承泰董事
李坤炎董事
李述德董事
林嘉政董事
洪宏翔董事
簡宜彬董事
戴萬欽董事
公益監察人 戚務君
監察人 陳叡智
文學院/系別 | 學士班 | 碩士班 | 博士班 | 碩專班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中國文學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歷史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||
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大眾傳播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||
資訊傳播學系 | ![]() |
理學院/系別 | 學士班 | 碩士班 | 博士班 | 碩專班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數學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物理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||
化學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||
理學院尖端材料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| ![]() |
|||
理學院應用科學博士班 | ![]() |
工學院/系別 | 學士班 | 碩士班 | 博士班 | 碩專班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建築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||
土木工程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電機工程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資訊工程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航空太空工程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工學院機器人博士學位學程 | ![]() |
外語學院/系別 | 學士班 | 碩士班 | 博士班 | 碩專班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英文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日本語文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西班牙語文學系 | ![]() |
|||
法國語文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||
德國語文學系 | ![]() |
|||
俄國語文學系 | ![]() |
商管學院/系別 | 學士班 | 碩士班 | 博士班 | 碩專班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國際企業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財務金融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產業經濟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經濟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||
企業管理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會計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統計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||
資訊管理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運輸管理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||
公共行政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管理科學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商管學院全球財務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| ![]() |
|||
商管學院經營管理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| ![]() |
|||
淡江大學暨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財金全英語雙碩士學位學程 | ![]() |
|||
商管學院大數據分析與商業智慧碩士學位學程 | ![]() |
|||
商管學院產業金融暨經營管理博士學位學程 | ![]() |
|||
數位商務與經濟碩士學位學程 | ![]() |
國際學院/系別 | 學士班 | 碩士班 | 博士班 | 碩專班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歐洲研究所 | ![]() |
![]() |
||
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全英語學士班 | ![]() |
|||
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日本政經研究所 | ![]() |
![]() |
||
中國大陸研究所 | ![]() |
![]() |
||
拉丁美洲研究所 | ![]() |
![]() |
||
臺灣與亞太研究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| ![]() |
教育學院/系別 | 學士班 | 碩士班 | 博士班 | 碩專班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教育科技學系 | ![]() |
![]() |
||
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| ![]() |
|||
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| ![]() |
|||
未來學研究所 | ![]() |
|||
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| ![]() |
![]() |
||
教育學院教育領導與科技管理博士班 | ![]() |
全球發展學院/系別 | 學士班 |
---|---|
資訊創新與科技學系 | ![]() |
國際觀光管理學系全英語學士班 | ![]() |
英美語言文化學系全英語學士班 | ![]() |
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全英語學士班 | ![]() |
本校「國際化」「資訊化」「未來化」三化教育理念乃孕育自張創辦人建邦博士的遠見,他表示:「自創立以來,淡江大學即制定『國際化、資訊化和未來化』為本校主要目標,其最終目的在於達成學術研究,改進教學及增進社會福利。」
是未來空間的格局
本校提供優質國際化學習環境,開設全英語與西班牙語授課之學位學程共13個,英語授課課程逾800科,並設有全台唯一全英語授課之蘭陽國際化校園。境外學位生人數於2020年約1,500人,來自全球74個國家,建構了語言文化充沛多元的校園環境。
本校於1994年在國內首創「大三出國研習」計畫。迄今大三出國留學的學生已達8,250人,108學年度計573名學生於21國108所學校研修1年。此外大力拓展學生多元國際移動學習,諸如:異地學習、海外實習、國際志工、海外見習等。每年學生參與海外學習總人數超過1,300人。
本校於2015年獲得教育部「大專校院國際化品質視導特優獎」,成為國際化典範學校。本校將持續努力,讓校園更加成為一座世界村。
是未來生活的模式
本校為全球第1個取得ISO 20000(資訊服務管理)國際認證之學術單位,也是國內第1個通過ISO 27001國際資訊安全稽核規範認證的學術研究單位。近年除持續發展便捷的校園網路、功能強大的校務資訊系統、多重綿密的資訊安全防護網及別具特色的教學支援平台外,更積極發展輕巧便利的行動服務,打造淡江大學成為一所網路無邊界、全新行動生活的最吸引人e化校園大學。
根據國際知名網路計量研究機構 Webometrics 在2020年1月份所公布的「世界大學網路排名」(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),淡江大學在全球超過30,000個世界大學暨研究機構中,全球排名第878名,亞洲排名為第175名,台灣地區大專院校排名第10名,榮登國內私校第1名,更領先多所知名國立大學。
是未來時間的架構
1999年,本校因推動未來學教學成效卓著而榮獲「世界未來研究聯盟」評選為年度最佳未來學教育機構,2016年世界最具歷史與傳統的未來學機構-美國夏威夷大學未來學研究中心(HRCFS)亦頒發推廣未來學傑出成就獎予時任校長的張家宜博士。
未來化的教育理念在淡江大學,不僅展現在卓越教學的工作上,更內化於各階段的組織變革中。比如:(1).從第三波的硬體建設到第四波的軟體校園;(2).加入企業的全面品質管理模式,強化學校在未來高等教育市場的競爭力;(3).強調三環五育,以追求心靈卓越;(4).創立英式全人教育的蘭陽校園;(5).應用網路科技,建立跨地理空間的虛擬校園,在在展現出本校因應未來可能面臨到的教育與社會衝擊,進行與時俱進的組織變遷調整。進入本校第五波發展,前瞻未來的觀點將賦予本校持續創新的利基,除積極整合對未來有重要影響的創新科技、經濟變革與氣候變遷等研究機構外,更透過科技與人文社會之間的持續對話及豐富的創新研究成果,對未來全球社會的浮現議題提出跨科際的多元解決方案,以逐漸邁向亞洲與世界一流大學。
本校結合「三環」(專業課程、通識課程、課外活動課程)、「五育」(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),及「三化」(國際化、資訊化、未來化)的教育內涵,培育具心靈卓越的人才,並以此自我定位,做為訂定校級之學生基本素養最高準則。同時,本校以校院之通識課程、課外活動課程暨院系之專業課程相輔相成,以培育學生之基本素養,並有完善的檢核機制。據此,本校規劃出8項學生基本素養:(1)全球視野;(2)資訊運用;(3)洞悉未來;(4)品德倫理;(5)獨立思考;(6)樂活健康;(7)團隊合作;(8)美學涵養。期使同學具備培養認識國際社會變遷的能力,以更寬廣的視野了解全球化的發展,並透過資訊運用,熟悉資訊科技的發展與使用,善用資訊之收集與分析,以洞悉未來與瞭解未來發展的趨勢,剖析種種可能,建構希望中的未來,確保永續的經營。讓學生了解為人處世之道,實踐同理心恪遵法律規範,幫助弱勢關懷萬物,並藉由主動觀察和發掘問題,培養邏輯推理與批判的思考能力;能注重身心靈和環境的和諧,建立正向健康的生活型態,並經由團隊合作體察人我差異和增進溝通方法,以培養資源整合與互相合作共同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最後透過美學涵養,培養美感能力,提升鑑賞品味,促進表達及創作的藝術技巧,將美學涵養融入生活中。八大基本素養引導學生能夠多元、廣泛、務實與創新的學習,進而提升學生競爭力,成為企業永遠的最愛。
為引導人才進入社區進行服務,落實大學社會責任,本校依據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規劃相關課程及活動,由學校老師帶領學生去發掘區域內的問題,擬定解決方案,再結合在地力量去協助完成。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所學的專業,來參與並服務區域;讓各區域居民感受到大學存在的實質意義,透過大學帶動城鄉發展、促進文化振興、再造社區風華。並創造在地價值。